食品净化车间作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区域,其装修设计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。为了确保食品净化车间能够满足生产需求,保障食品的卫生与安全,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设计规范。以下是对食品净化车间装修设计规范的详细阐述。
一、选址与布局
选址:食品净化车间应远离污染源,如垃圾堆、厕所等,同时交通便利、通讯方便、电源充足,无地质灾害等不利环境因素。车间应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,周围应无垃圾、虫鼠,且距离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。
布局:车间的布局应按照食品生产流程及各功能区域特点进行设计,做到流程顺畅、布局合理。一般应遵循生进熟出的原则,由一般操作区→准清洁区→清洁操作区。各功能区域之间应明确分隔,并采取相应的消毒、卫生防护措施,以防止交叉污染。
二、建筑围护结构与室内装修
建筑材料:食品净化车间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装修材料应选用气密性良好、在温度和湿度等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建筑材料。墙面、地面、天花板等装修材料应选用平整、光滑、易清洁的材质,如不锈钢板、彩钢板、环氧地坪等,以便于日常清洁和消毒。
墙面与天花板:墙面内装修当需附加构造骨架和保温层时,应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。内墙壁和顶棚的表面应符合平整、光滑、不起灰、避免眩光、便于除尘等要求。墙角、地角、顶角应当具有弧度(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cm),以减少灰尘积聚。
地面:地面应符合平整、易除尘清洗、不易积聚静电、避免眩光、并有舒适感等要求。常用的地面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地坪、PVC地板等。生产车间的地坪以花岗岩或高标号混凝土+耐酸骨料铺设,并用环氧胶泥勾缝最佳,具有耐酸、碱或盐类的耐腐蚀性,并具有不起灰、耐热、防滑、机械强度高等特点。
三、空气净化系统
设计原则:空气净化系统是食品净化车间装修设计的核心部分,其主要目的是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、尘埃等污染物,保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。空气净化系统设计应考虑到车间的面积、高度、生产工艺流程、人员数量等因素,合理确定送风量、回风量、空气过滤等级等参数。
设备配置:应配备适当的空气过滤系统,如HEPA过滤器,并定期更换以确保空气中的微粒和颗粒物得到有效过滤。同时,可根据需要安装臭氧发生器等消毒设备,对空气进行杀菌处理。
四、排水与废弃物处理
排水系统:车间内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,地面应有6—10度的坡度以利排水。排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、易清洁的材料,并设置相应的过滤装置及消毒设施,确保排水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卫生要求。
废弃物处理:应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,以防止污染。废弃物处理设施应设置在车间外或远离生产区域的地方。
五、照明与噪音控制
照明要求:车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,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对象。一般而言,辅助工作室、走廊、缓冲室、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的照度值不宜低于100lx,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。GMP洁净工程车间内加工操作台的照明不低于220Lux,车间其他区域不低于110Lux。
噪音控制:车间内应控制噪音的产生和传播,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舒适。一般来说,Ⅰ级洁净用房的噪声级(静态)不应大于65dB(A),其他等级洁净用房噪声级(静态)不应大于60dB(A)。
六、人员卫生与防护
个人卫生管理: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,符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培训要求。同时,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操作规程,如进入车间前应进行洗手消毒、穿戴专用的工作服装、鞋帽、口罩等,并在风淋室进行吹淋除尘处理。
防护用品穿戴:生产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穿戴工作服、口罩、手套等防护用品。车间内不得穿戴携带金属或易碎物品的衣物、饰品等物品。
七、其他规范
通道设计:为防止交叉污染,食品车间的通道应尽量做到人流、物流分开。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入库,物流通道应在一条生产线上。通道内不能堆放食品、原辅材料及杂物。
环境监测:食品净化车间应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监测仪表,以监测车间的空气质量、温湿度、噪音等关键参数。同时,应建立环境监控系统,对车间内的各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。
设备维护:定期对空气净化系统、温湿度调节系统等关键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生产要求。
总之,食品净化车间装修设计规范是一个综合性强、技术要求高的体系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,才能确保食品净化车间能够满足生产需求,保障食品的卫生与安全。